免费咨询热线: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半导体设备
  咨询热线:13810171170

鹤壁清洁取暖 方式接地气 补贴暖人心 运行可持续

发布时间:2024-06-01 08:42:15 作者: 半导体设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几年北方地区在推广清洁取暖过程中,由于技术路径选择不当和政策不接地气,部分城市出现了“政府补不起、居民用不起”等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鹤壁市立足实际,持续探索提升,致力于取暖方式“接地气”、补贴标准“暖人心”、后期运行“可持续”,探索出住建部等国家相关部门高度认可的清洁取暖“鹤壁模式”。试点建设以来,鹤壁市紧紧围绕“三年清洁取暖率100%,散煤取暖全部清零”工作中心,推广热源侧和用户侧同步改造,聚焦城区、县城和城乡接合部、农村3类地区,与大气污染防治、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乡村振兴等工作统筹推进。

  在大力实施清洁取暖项目建设中,“清洁供、节约用、投资优、可持续”的总体思路越来越明确,“电采暖、气做饭、房保温、煤清零”的技术路径越来越清晰,“补初装不补运行”的财政补贴机制越来越成熟,“六个一”的推广建设标准越来越完善。

  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本地区电力和气源保障实际能力,减少农村地区安全风险隐患,全面优化农村能源格局。

  一、坚持“电采暖”为主进行热源清洁化改造:结合各类能源价格,尊重农民用热习惯,大力推进分散电采暖与农村电网改造同步跟进,保证农民取暖自控成本、安全卫生、经济可持续、能源有保障。

  二、坚持“气做饭”为主优化农村餐炊用能:平原地区实现管道天然气“村村通”,丘陵和山区等偏远地区通过燃气瓶组站实现天然气覆盖,推进农民清洁餐炊,实现电气“阶梯”用量优化组合,合理降低农村居民用能支出。

  三、坚持“房保温”和热源侧改造同步推进:推进能效提升改造,改善既有居住建筑热性能,推动农房降低能耗,提高农房居住舒适度,降低冬季采暖支出,确保清洁取暖项目运行效果可持续、有保障。

  四、坚持改造区域“散煤清零”:通过取暖和餐炊方式的变革,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原则,全市实现了城镇和农村地区居民生活“无煤化”。

  一、热源精选清洁供:按照《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措施意见,鹤壁市确定低温空气源热风机为农村主导技术路径。低温空气源热风机能效比高、安装便捷、随用随开、维护简单,契合农民节省观念和用热习惯。同时,选择规模小、距城区远、生物质资源丰富的村庄探索推广数字智能化成型生物质取暖炉取暖技术,实现原料就近收集加工和消费。该取暖方式运行成本低,取暖效果好,适用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农户。

  二、降低能耗节约用:一是提高建筑用能效率。新建居住建筑全方面执行75%的节能设计标准,既有建筑能效提升改造效果不低于30%,提高效能节约用。二是选用节能成熟技术。重点应用大品牌空气源热泵产品,探索研发数字智能化成型生物质取暖炉,技术保障节约用。三是制定《空气源热风机用户使用手册》《数字智能化生物质取暖炉具使用手册》,引导农户科学使用,规范操作节约用。

  三、合理配比投资优:农民投资拿得起。出台惠民利农补贴政策,农民热源侧和用户侧改造户均付费共计约3500元(热源侧改造费用约2500元,用户侧改造费用约1000元),占鹤壁市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9%左右,农民可接受。户均改造成本低。根据既定技术路线,农村热源侧和用户侧同步改造户均成本控制在1万元左右,原则上不超过1.5万元。该费用位于全国相比来说较低水平,农民可承受。

  四、后期运行可持续:一是使用成本可持续。单台低温空气源热风机平均每小时耗电量为0.75至1千瓦时,农民取暖季户均取暖成本为670元至1120元;数字智能化生物质取暖炉取暖季户均取暖炊事成本为700元至1150元,农民用得起,运行可持续。二是简便使用可持续。严控清洁取暖产品质量,空气源热风机、生物质取暖炉均实现智能化控制、一键式操作,使用起来更便捷、故障率较低。三是服务到位可持续。建立了清洁取暖服务平台,覆盖农村,配备专职人员,实行一站式服务,规范企业标准,确保城乡清洁取暖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

  根据农民日常和节假日居住人数变化、家中早晚规律性用热、室内用暖区域有限等特点,设定户均取暖财政补贴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设定取暖温度在15至18摄氏度之间。财政资金只补贴清洁取暖改造初期投资费用。制定让惠于民的补贴政策,居民户均投入占初期投资的25%,财政补贴占初期投资的75%,较好地调动了农民安装清洁取暖设备的积极性,提高了科学节约用能的主动性。

  目前,鹤壁市执行全省统一的清洁取暖电价和气价优惠政策、“补初装不补运行”的财政补贴政策。我市清洁取暖不提倡使用“电直热式”(能效比﹤1)的技术方案,推荐使用节能高效的取暖设备,确保清洁取暖成本可控、项目可持续。鉴于农户取暖成本相比来说较低,正常使用不会达到第一阶梯电量,为我市执行“补初装不补运行”的财政补贴政策奠定了技术基础。

  整村明确一个清洁取暖技术路径和品牌产品,取暖设备使用实现一键化操作,户均取暖季运行成本控制在1000元左右。

  一是整村明确一个清洁取暖技术路径和品牌产品:各村按规建设,实现技术路径统一、产品品牌一致、运营维护一体,防止热源侧技术杂乱、质量不一、服务跟不上的混乱局面,确保清洁取暖建设运行稳定有序。

  二是能效提升改造遵循一套技术标准:围绕“改造后建筑能效水平相比改造前提升不低于30%”的目标要求,立足鹤壁区位、风向、地貌等真实的情况,委托清华大学、河南建科院等机构科研人员,对各类农房进行踏勘和节能诊断,开展节约能源改造及经济性分析;建立了7种平原、丘陵、山地等地形的农房基础模型和30余种建筑风格节约能源改造数字模型,编制完成《鹤壁市既有农房能效提升技术导则(试行)》,做到改造技术统一、项目施工规范、能效提升达标。

  三是户均清洁取暖改造费用控制在一万元左右:通过节能高效的热源改造技术比选,实施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一直在优化清洁取暖建设成本,热源侧和用户侧户均改造初期总投资控制在1万元左右,原则上不超过1.5万元,把建设成本控制在居民和政府可承受范围内,实现试点建设顺利进行。

  四是户均取暖季运行成本控制在一千元左右:通过技术优选和规范使用相结合,将取暖季户均运行成本控制在1000元左右,农民可承受,提高了农民对清洁取暖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提高了农民参与清洁取暖改造的热情,进一步保证清洁取暖项目可持续、易推广。

  五是取暖设备使用实现一键化操作:考虑城镇和乡村居民文化水平差异,特别是部分农村留守家庭只有老人、儿童,选用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取暖设备,实现一键式操作,避免因操作失误造成设备故障或经济损失。

  六是运营维护实现一平台服务:全市各类清洁取暖产品基于一个平台服务,实现农户设备数据远传远控,提升项目管控效率。建立乡村两级服务站点网络,及时解决维护维修问题,形成清洁取暖全覆盖的服务体系。

  原标题 取暖“接地气” 补贴“暖人心” 运行“可持续”——清洁取暖“鹤壁模式”解读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