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3 20:39:58
作者: 行星减速机
北京大兴机场,一个宏伟的超级工程,其规模之大、设施之先进,总投资高达800亿人民币,令人瞩目。
然而,尽管已经运营五年,其客流量却始终未能达到预期,与最初的目标相距甚远。
早在2014年,国家发改委就批准了这项耗资799.8亿元的工程,这些资金一部分用于航站楼的设计和建造。
这座航站楼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中央大厅足以容纳成千上万的人。另一部分资金则用于周边交通设施的建设。
为了配合大兴机场的运营,“五纵两横”的综合交通网络也同步展开,包括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等,真正的完成了“人在路上,路通四方”。
选址过程耗时20多年,最终定在北京大兴区礼贤镇、榆垡镇与河北廊坊交界处。
选择这一个位置是因为首都机场已经“满负荷运转”,新机场需要寻找更自由的航班起降空间,同时配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
然而,大兴机场距离北京市中心直线公里,这样的距离确实不算近,对缓解人流量效果不明显。
尽管如此,大兴机场的建设速度堪称奇迹,从2014年底开工,到2019年通航,仅用了五年时间,数十万建设者日夜兼程。
为了使旅客感受到“机场即城市”的概念,设计团队在航站楼内加入了园林景观、数字博物馆,更不可思议的是高端零售区。
大兴机场总面积约140万平方米,相当于100多个足球场,从高空俯瞰,航站楼宛如一只展翅的大凤凰,中央大厅顶部镶嵌着巨大的玻璃穹顶,白天自然光线可洒满整个大厅。
此外,这里采用了许多绿色技术,如耦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能同时提供供暖和制冷,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00吨。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光有“最贵”、“最大”这些标签,并不能够确保它能吸引源源不断的旅客。
按理说,在如此巨大的投资背后,大兴机场肯定会以惊人的成绩回报国家和市场。
大兴机场通航之初设定了宏伟的目标,2021年实现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2025年达到7200万人次。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大兴机场投运五周年保障旅客超1.27亿人次》
但实际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五周年时,大兴机场的累计旅客吞吐量仅为1.27亿人次,年均仅1732万,远未达到4500万的阶段性目标。
虽然今年暑期客流有所恢复,单日最高旅客量接近18万人次,但整体表现依然不尽如人意。
这个数字看起来还行,但与首都机场相比,差距显而易见。2024年首都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9%。
作为北京的另一座航空枢纽,首都机场一直是国内外航班的重要集散地,其国际航班的恢复速度更是让大兴机场望尘莫及。
虽然一个成熟机场常常要几年时间才能步入正轨,但大兴机场通航至今的表现,远未达到预期的运行水平。
客流量不足直接引发资源闲置,为提升人气,大兴机场内的许多设施被广泛改造,甚至会出现了媒体所谓的“爆改洗浴中心”的说法。
北漂人群将这里视为“0元洗浴场所”:舒适的躺椅、活动沙发、静音休息区,以及夜间调暗灯光的设置,吸引了不少过夜旅客。
然而,本应作为高端国际航空枢纽的大兴机场,却成了旅客的“过夜避风港”,暴露了其吸引真正航空旅客能力的不足。
因此,总的来看,当初定位很高的大兴机场并没有迎来它的“好结果”,那么,它究竟是因为什么才没有达到预期呢?
最明显的是运营方面的问题,从大兴机场开建之初,其设计便以“未来机场”为蓝本,引入了大量高科技设施,如无纸化登机、面部识别安检和行李全程追踪。
然而,大兴机场引入的全流程智能系统初期便多次出现运行问题,例如,灯控系统在试运行阶段曾发生短暂的故障,导致部分区域的滑行道指引灯失效。
一些旅客反映,虽然自助值机和托运设备的覆盖率接近90%,但高峰期仍需排长队。
安检通道效率虽有提升,但服务人员对智能设备的操作熟练度不足,导致旅客的体验感并不理想。
这样看来,设计理念虽然超前,但在实际运行中与管理能力并未完全接轨,过于依赖技术而忽略人性化服务,或许是机场无法留住回头客的原因之一。
而且这些高级设备导致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从设备维护到能源消耗,几乎每一项开支都是天文数字。
尽管机场引入了光伏发电和耦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在节能减排方面有所突破,但这些绿色科技并未明显降低整体支出。
更大的问题还有资源的低效利用,大兴机场航站楼的设计容量远高于当前的客流量,许多区域处于闲置状态。
为了弥补这部分亏空,机场转向非航空收入,如出租商业空间、举办展览活动等。但这种方式终究只能治标不治本。
长远来看,客流量的不足仍是最大的问题,再加上外部原因,即地理位置与交通配套的短板,直接引发了客流量不多的情况。
虽然有“五纵两横”的综合交通网络,但大兴机场距离北京市中心直线公里,这样的距离确实影响了很多人的选择。
而在航班量上,大兴机场虽然开通了数百条国内外航线,但国际航班的比例一直偏低。
因此,总的来看,大兴机场要达到预期的客流量还需要几年时间,但未来仍有机会……
对于大兴机场来说,如何把握未来趋势,弥补短板,提升旅客体验和运营效率,将决定它能否实现初衷的定位。
实际上,大兴机场在提升旅客体验方面已经有所作为,如无纸化登机、全流程行李追踪等技术领先国内。
但未来的发展需要从“炫技”转向实用,无纸化登机的操作的过程还需进一步简化,特别是针对不熟悉智能设备的中老年旅客,应提供更贴心的引导服务。
此外,机场的自助值机与托运设备虽然覆盖率高,但大兴机场需要补充人工服务的短板,尤其是在高峰期和特殊情况下,加强人性化的现场引导和服务支持。
大兴机场目前已经恢复多条国际航线,包括北京至香港、曼谷、马累等地,但这些航线的航班频次和覆盖面尚不足以支撑其“国际航空枢纽”的定位。
在内部环境上,大兴机场在绿色低碳方面已经走在国内前列,但未来如果进一步深化绿色机场的定位,这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名片,吸引顾客。
尽管这些只是建议,但大兴机场实际上已经在努力改变,如上文提到的“洗浴中心”就是他们付出的努力之一。
此外,他们也在一直在优化外籍顾客的服务,如在一小时内在中国拿到临时驾驶证等。
13810171170(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