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精密零件
精密零件
  咨询热线:13810171170

「江苏优粮优储」样板粮库

发布时间:2024-05-17 04:39:13 作者: 精密零件

  常州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是常州市区唯一的国有粮食仓储企业,承担着中储、省储、市储三级储备及政策性粮食的经营和管理任务。先后获得全国粮食信息化示范单位、全国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中储粮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该库借2009年整体搬迁新建之机,超前谋划,与北京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无锡粮食科学研究设计院合作探索数字粮库建设,在全国第一个实现粮库信息化,开创了全国“数字化粮库”试点单位之先河。

  2016年,与常州大学合作研发储粮害虫智能化在线检测与信息分析系统,实时检测虫情、气体浓度,及时判断出害虫的种类及数量,突破了害虫检测的瓶颈。

  2017年3月,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完成项目验收,系统涵盖了粮库综合平台展示中心、视频会议中心、各种培训中心等三大功能和综合业务管理、智能出入库、智能仓储等六大系统。

  迈向智能化精细之路。借助粮库信息化升级项目,主动与北京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认真规划和设计,并根据粮库今后发展新起点和创建常州粮食文化馆及导师工作室的要求,逐步建成智能管理和自动控制、行业教育和学习参观、课题研究和教授培训、会议视频和新技术展示等内容相结合的多功能智慧粮库。

  对库区仓内外全方面覆盖视频监控,全局掌握库内一切储粮安全情况和一切生产作业情况;实现全自动气窗开启和稻谷仓空调控制粮仓温度,提高储粮安全性能。

  科技创新带动降本增效。该库在全方面实施低温储粮的同时,探索节能减损好办法来提高仓储管理效益。在2012年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湿热地区智能储粮设备和节能减损技术”的试验,研究应用水源热泵绿色低温储粮技术,利用河水作为水循环,通过水源热泵机组制冷设备,实现粮堆降温。该储粮技术能耗方面比传统的单管通风处理高温粮能节约电 耗50%左右,在减轻保管员劳动强度的同时减少劳动力35%;与传统储粮方式相比,水分损耗减少0.3%~0.8%,按照该库全年储粮规模10万吨计算,每年能够大大减少粮食损耗80吨。

  粮库紧紧围绕“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高品质、高营养、高效益”目标,积极采取科学储粮技术,延缓储粮陈化。

  大力推广应用低温储粮技术。积极探索应用水源热泵绿色低温储粮技术降低粮堆内粮温,同时结合仓内制冷空调调节仓温,确保粮食长期在低温状态中保质保鲜。通过综合应用低温储粮技术,库存稻谷脂肪酸值上升明显减缓,基本能保持储粮原有的新鲜品质。根据近几年该库储备粮拍卖销售情况去看,一般拍卖价格高于其他仓储企业保管的同年份同品种的粮食2~3分/斤,储存3~4年的粳稻拍卖溢价平均达到10%以上。

  大力推广应用绿色清洁能源。2011年11月,与常州佳讯公司合作尝试仓房屋顶光伏发电技术,成为全省第一家利用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粮食企业。年均发电量约为300万度,发电后直接上国家电网。屋顶大面积铺设光伏板,减缓屋面老化,延长屋顶常规使用的寿命,降低企业维修成本,同时由于阻隔太阳光照直射仓房,维持仓内粮温,利于低温储粮。

  江苏铜山国家粮食储备库前身为郑集粮管所,1993年正式挂牌成立,为全国命名的第二批国家粮食储备库,主要承担省级储备粮、托市粮和市场化收购等任务。近年来,先后被国家粮食局授予首批“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全国粮食系统弘扬“四无粮仓”精神先进单位,被江苏省粮食局评为“江苏省示范粮库”等。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中,铜山库把“优粮优储”放在重要位置,坚持“软硬兼施、双管齐下”,逐渐完备储粮的基础设施,着力提升科学储粮水平,确保粮食安全。

  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建设完善硬件设施。2015年,以“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改善健全仓储设施为契机,超前谋划,及早行动,对库区全面做维修改造。目前库区占地5万平方米,拥有仓房12栋,总仓容量5.04万吨,日烘干能力300吨。2017年,抓住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东风,投资249万元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售粮农民开展“六代”服务。

  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科学储粮新技术、新装备、新设施。在全方面推进四项储粮新技术的同时,重点推广空调低温储粮技术,努力保持储粮品质和鲜度,配备成套的清理设备、装卸设备、输送设备、谷物冷却机、环流熏蒸系统、粮情检测设备、仓内温控系统、机械通风设备、计量设备,发挥设施设备在绿色储粮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

  围绕绿色储粮、生态储粮、节能降耗加大科学技术研发力度。加强与河南工业大学的交流合作,共建教学科研试验基地,组织技术攻关。大力推行信息化升级,成为现代化“数字粮库”,建立和完善储备粮管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做到管理规范、信息共享和有效监管。

  以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规范化创建活动,成立专门小组,多次专题研究,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以“建一流粮库、创一流管理”为目标,以“推行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上的水准”为主题,以“管理行为规范化、业务操作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制度科学化”为重点,创建成为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

  以建章立制为核心。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健全完善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统计管理、人事管理等一整套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同时,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内部岗位工作标准和仓储管理技术标准等一系列工作标准,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总共制定完善50项规章制度、20项岗位工作职责、14项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

  以强化素质为根本。加强“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爱库如家、惜粮如金”等为主要内容的优良传统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员工职业操守和工匠精神,增强忠诚度和责任感;加强绿色储粮、数字粮库、环流熏蒸、质量检验等业务技术培养和训练,逐步的提升员工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经常组织知识竞赛、技术比武、争创红旗仓等活动,营造创先争优良性氛围,增强进取心和凝聚力。

  作为江苏省粮油商品交易市场直属企业,洪泽湖粮食储备直属库有限责任公司突出科学技术创新,狠抓规范管理,被国家粮食局认定为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和全国粮食系统弘扬“四无粮仓”精神先进单位,被省粮食局评为清仓查库工作“先进集体”和江苏省示范粮库。近年来,公司把优粮优储放在优先位置,并从强化管理入手,向管理要水平,向管理要效益。

  该公司十年来先后修订完善各类制度数百条,大到经营管理,小到办公用品,任何一件事都有章可循、奖罚分明。从经营管理、仓储管理到人、财、物的管理已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制度体系。在储粮管理上,强调创新理念,用创新制度激励创新管理,全方面实行单仓核算、定额考核、月月兑现,和工资效益挂钩。在财务管理上,排查岗位廉洁风险点,制定规避措施,全方面开展精细化核算。坚持向制度要公平、讨公正,让制度出效益。2019年与上年同比,商品损耗下降15.3%,招待费下降40%,财务费用下降16.2%。

  仓储上的考核主要从四个方面抓起,即收购考核、出仓考核、在库粮管理考核、现场管理考核,并对仓储科考核兑现办法作出安排。仓储人员考核,严格执行仓储考核细则执行,通过百分比考核兑现当月的考核工资;涉及到仓室的保管员考核,各保管员每人随机抽查1个仓,该仓即代表当月保管员的主要工作表现,通过该仓所处的实际状态考核;考核奖惩方面,考核内容记录以影像资料和考核记录资料为准。小麦仓每仓每月70元,稻谷仓每仓每月110元,空仓没有。保管员每月按仓计算总额,以考核分数百分比当月发放奖金。仓房月考核连续3次取得第一名,优先推荐年终测评奖励;仓房月考核连续两次最后一名的保管员,仓房奖补资金减半;连续三次最后一名,且当月考核分数低于平均数的80%,取消当月奖补资金,并考虑其是否能胜任该项工作。

  加强出入库作业管理。粮食出入库已实现全部机械化。入库时,降低落粮点避免自动分级,增加除杂设备,减少入仓杂质,及时通风均温(只要地龙覆盖有通风条件即可进行),为后期保管创造有利条件;出库时,更换为挡粮门,大幅度的提升安全系数,降低输送机与车辆高度,减少风耗。

  明确技术作业重点环节。严密封:做好单面封,提高门窗的密闭性,杜绝仓外热空气进入仓内,减少门窗的开启次数。防虫害:做好害虫防治工作,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严格规范熏蒸作业流程,注重熏蒸效果。控仓温、保冷源、排热点、促平衡,通过各项补冷排热设施合理应用,确保粮食安全过夏。

  加大信息技术应用。自2012年以来,公司在信息化工程上已投入700多万元,用于数字粮库的建设工作。目前,公司信息化水平在各岗位、各环节全覆盖,主要有12大项25个科目,包括智能通风、虫情气体检测、温湿度检测、压力传感测重、经营管理、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统计分析、移动终端、公众微信平台和安防监控等。通过几年的建设和一直在升级,公司平均库存粮为10万吨,年经营量20万吨左右,差错率为零,粮情发现早、判断准、处置快,10年来无一起坏粮事故。

  南通市地方粮食储备库目前主要承担着中央、省、市三级储备粮的承储和居民的大米应急加工供应等任务,是服务政府宏观调控、确保国家和地方粮食安全的重要载体。企业先后获评首届江苏“爱粮节粮之星”和江苏省“粮安之星”、“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仓储企业”“江苏省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多次荣获省、市“一符四无”先进单位等称号,近三年实现利润1184万元。

  2017年,该库在南通市率先建立了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精心选择服务项目为农提供优质服务。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倡导的“五代”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代检测服务项目,实行“六代”服务机制。

  代整理:提供了2.5万平方米的晒场可代农整晒粮食;添置粮食清理设备,包括购置小麦色选设施设备,可日处理小麦180吨;添置粮食除杂设备,日清理粮食可达800吨。

  代烘干:结合南通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新建了日烘干粮食300吨的粮食烘干车间。

  代质检:对化验室进行了改造,配备了较为完整的粮食检化验设备和人员,可根据不同的要求随时进行粮食快检和常规检验、物理检验和化学检验,检化验功能更加齐全。

  代储存:对总共11万吨的新建仓库,在设计之初,结合不同性质的粮食分为四种大小不同的廒间,为代农储存粮食打下了基础。

  代加工:结合南通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新建了日加工稻谷300吨的大米应急加工车间。

  代销售:利用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成立了江苏粮油商品交易市场南通分市场,进一步方便了农户开展网络售粮。

  2017年,国家粳稻最低保护价同比下调,广大粮农和种粮大户惜售严重,服务中心积极为农户提供服务,先后代整晒3000吨、代清理5000吨、代烘干2000吨,共为粮农增收80万元左右;2018年小麦收割期间,由于连续阴雨,造成部分小麦不完善粒、含水率偏高,尤其呕吐毒数超过国家标准,加上托市收购首次要求必须“三等及以上”,无法收购入库的小麦明显多于往年,价格也首次下调,服务中心及时出手,为农户代整晒、代清理、代烘干、代加工,共为粮农避免损失120万元。

  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与周边经济薄弱村建立“结对关系”,开展精准扶贫。全库15名党员(保管员)共与10户农户(种粮大户)结成对子,5名库中层以上领导与5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结成对子,定期上门为他们提供储粮知识、价格信息、种植信息,并签订订单意向,优先收购新粮,以不低于托市价或市场价优惠结算,同时明确为低保户、残疾人上门服务,优先提供“六代”服务。2019年,共为村集体经济及种粮农户,分别代整晒、代清理、代烘干粮食2000、8000、4000吨,其中优价收购5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粮食3000吨,为这些村创收25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