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2 23:17:17
作者: 新闻中心
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乡村振兴成为了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议题,特别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关村以其卓越的实践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位于襄汾县的古城镇关村,积极借鉴“千万工程”的经验,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在短短八年时间里,关村曾获得“全国环境整改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文明村”等四项殊荣,展现了其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方面的优异成绩。
关村的成功之道在于明确了生态宜居的目标。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改善人居环境的必要性,更注重生态保护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关村的两委班子逐步认识到,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将生态宜居作为关键切入点,统筹兼顾各方面因素,以此来实现乡村的全面复兴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关村开展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居景观打造等多方面的工作。致力于打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以“颜值”与“气质”兼具的方式展示出乡村的优美与魅力。
学习“千万工程”的先进经验,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走上了快速提升的轨道。村里对5条主干道路进行了高标准改造,铺设了15000平方米的沥青路面,使道路通向每一户人家。为提高安全性,村里还安装了100盏太阳能路灯,不仅照亮了村民的出行之路,更为乡村的夜晚增添了温馨的氛围。
而在给排水系统方面,关村也做了 thorough 的改进。村内开挖铺设污水管网8680余米,生活垃圾污水得到了有序收集。值得一提的是,关村还是全县第一座建成日处理生活垃圾污水200吨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水达到排放标准,可以安全用于灌溉农田与植物,解决了过去污水横流、环境脏乱的尴尬局面。
在清洁取暖项目上,关村同样走在了前列,实施了“煤改电”工程,并安装了497台空气能热源泵,彻底告别了传统的燃煤取暖方式,减低了环境污染,使村民能够在环保的同时享受温暖的冬季生活。正是在这样一系列基础设施的改善下,关村为生态宜居村庄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环境卫生治理方面,关村借助“千万工程”成功的管理经验,建立了一套有效且长效的管理机制。村里将卫生环境划片管理,设置了6个清洁岗位,确保环境的常态化清洁。
与此同时,关村通过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配备了不一样的垃圾桶,逐渐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村庄内的生活垃圾会被及时收集与转运,实现了垃圾不落地的目标,形成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高效模式。村民的参与计划取得了实际效果,成效斐然。
村里还特别组建了一支联防队,由党员和热心人士共同组成,定期组织村民对各个角落进行环境清理,并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激励大家热情参加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这种群体参与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卫生情况,也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
在推动生态宜居建设的过程中,关村并没选大拆大建,而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村内保存了千年的古槐,明清时期的老宅,部分街道还利用了鹅卵石和手工砖,展现出古朴而典雅的乡村风貌。这样的做法使得关村既保留了传统的文化积淀,又融合了现代的环保理念。
在绿化建设上,各个街道因地制宜选择种植树种,搭配盆景,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每一条街道都栽种着不同的花卉,以樱花、红叶李、海棠等多样的植物,展现出四季花开、常绿常新的生机。
持续八年的努力让关村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成为一个环境优美、整洁宜居、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逐渐完备的优质乡村样本。“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村更美”的理想状态如今已在关村变为现实,村民们在这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安居乐业。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关村将继续深化“千万工程”的宝贵经验,探索创新生态宜居的新模式。未来的关村,将朝着更美好的方向不断前进,肩负起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的重任。随时保持昂扬的斗志,不断绘制出一幅幅属于农村的新画卷。关村的故事,正是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缩影,闪耀着希望之光,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展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13810171170(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