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21 17:25:38
作者: 新闻中心
巡飞弹又称“游荡弹药”,是无人机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实战应用方向之一,集巡航导弹和无人机性能、优点于一身。其设计思想是在无人机侦察、通信、毁伤评估等功能的基础上,兼具主动杀伤能力,因而又被称为“自杀无人机”。巡飞弹主要由动力装置、昼夜光电传感器、CCD摄像机等侦察、通信设施和战斗部构成,其导引头在巡飞阶段作为一般成像探测器探测目标,当发现目标进入攻击阶段后则迅速切换到搜索跟踪模式对目标进行精确测定、攻击。因此,巡飞弹不仅可在目标上空执行监视任务,还能够寻找最佳时机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并且由于能够像无人机一样长时间滞空,更适合搜寻和打击隐蔽的时间敏感目标。巡飞弹既可由地面控制员进行人工控制,也可依靠弹载控制模块自主执行目标攻击任务。相比无人机,巡飞弹可以像常规弹药一样,由多种武器平台发射或投放。而与巡航导弹相比,巡飞弹则成本更加低廉,具有极佳的使用效费比。与制导炮弹或制导导弹相比,巡飞弹能根据战场情况变化,自主或经遥控改编飞行路线和任务,实施有选择的精确打击。
中国虽然在巡飞弹研发方面起步晚于美以等国家,但得益于21世纪以来国内在微电子、计算机、导航、通信、动力、自动控制、人工智能以及信息技术等众多高新技术领域的全面发展,中国无人机以及巡飞弹研制技术能说势如井喷,大有赶超国外领先水平之势。
十多年来,国内众多军工及航空科研单位在各种国际性防务会展公开展示的巡飞弹型号、产品琳琅满目,性能优异。如第十一届珠海航展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展出了自主研发的CH-901巡飞弹系统。该型巡飞弹弹长1.2米,采用X型布局折叠弹翼,重9千克,战斗部装药3.5千克,最大飞行速度150千米/时,飞行高度500米,任务半径15千米,巡航时间120分钟。CH-901头部装有可俯仰转动的光电导引头,采用红外和CCD白光双模通道,具有自主制导和遥控制导等多种导航方式,能够在巡飞中侦察、搜索和攻击目标。该型巡飞弹既能够正常的使用无人机或车载箱式装置倾斜发射,也可以由单兵携带使用筒式发射。此外,CH-901还具有回收能力,能够重复使用20次。据介绍,该公司的“彩虹”系列巡飞弹还将形成25千克、50千克、85千克、150千克等不同型号。
中国采取类似“弹簧刀”设计的还有北方工业公司研制的“飞龙”-10单兵巡飞弹和希德防务公司的“蓝鹭”-30单兵巡飞弹。其中,“蓝鹭”-30全重3千克,战斗部重0.5千克,持续巡飞时间30分钟,打击半径10千米。该型巡飞弹的弹头为圆形的光电转塔,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安装红外、激光、微光和白光摄像头/传感器,用于目标侦察,侦察系统后为小型战斗部。该型巡飞弹攻击时既能够使用“人在回路”模式,由后方通过头部侦察系统来进行微调和目标选择,并可在攻击前临时终止攻击目标,或在攻击时更换其他目标,也能够使用自动模式,自行选择目标进行打击。另外,希德防务公司还展出了一款尺寸略大的“蓝鹭”-100巡飞弹,全重10千克,战斗部重1.5千克,持续巡飞时间45分钟,打击半径20千米。
国内高德红外公司推出的S570巡飞弹也是一款可单兵携带、采用筒式发射的轻型巡飞弹,采用X型布局折叠弹翼,全重7千克,持续巡飞时间25分钟,配备杀伤半径8米和破甲威力60毫米的多用途战斗部,巡航半径10千米。该型巡飞弹头部有可俯仰转动的光电导引头,配备红外和CCD白光双模通道,可在巡飞盘旋中对目标进行搜寻和攻击。
中国中天公司则公开展示了3款不同级别的巡飞弹。其一为ZT-5单兵巡飞弹,采用X型弹翼布局,弹体加发射筒全重5千克,采用压缩气体筒式冷发射,巡飞弹出筒后由电动机提供动力持续巡飞。ZT-5最大巡飞时间30分钟,最大打击距离40千米,巡飞速度110千米/时,最大飞行速度185千米/时。ZT-5也可采用无人机携带空射,空射最大射程20千米,打击精度小于0.5米。其二为采用拖车滑轨弹射起飞的ZT-25,全重25千克,采用X型弹翼布局,配备高分辨率光电头成像系统,战斗部装药8千克,打击精度小于0.5米,大多数都用在对50千米以内目标进行搜索和攻击。其三为车载箱式发射的ZT-60,采用上单翼加倒V尾翼构型,发射重量60千克,配备25千克高爆战斗部,打击半径100千米。
在第十四届珠海航展期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展出了采用箱式远程火箭炮发射的CM-501X巡飞弹和被称为中国版网火系统的CM-501XA巡飞弹。两者均采用方形弹体,其中CM-501X为上单翼+平尾翼+倒V垂尾构型,CM-501XA采用下单翼+X尾翼。两者均能够在发射后进行30分钟持续巡飞,最大打击距离70千米。
CM-501XA除可以有效的进行侦察和攻击外,还能与CM-501GA多用途导弹共架发射,为后者提供目标指示、战果评估,并做补充打击。此外,CM501XA也可采用直10武装直升机挂载使用。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WS-43大型巡飞弹同样采用国产火箭炮发射,射程60千米,战斗部重20千克,发射后可在战区上空停留30分钟。它配备有探测系统和战斗部,可对时敏目标、反斜面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打击,并且将相关目标信息传递给后方指挥所。航展期间中国兵器馆还展出了三款国产车载“蜂群”巡飞弹武器系统。
第一款采用高机动6x6轮式装甲底盘,车体前部为驾驶/操作舱,后部为模块化18管巡飞弹发射箱。巡飞弹头部下方安装有小型光转塔,采用可纵向旋转的大展弦比平直翼,尾部为可向前折叠的V型尾翼。战斗部可根据不同作战目标选择高爆破片战斗部或半穿甲攻坚战斗部等。
第二款为“山猫”CS/VP17型8x8全地形车载箱式“蜂群”巡飞弹发射车,配备两种巡飞弹。一种为中型巡飞弹,每辆发射车载4具发射装置,大多数都用在打击轻型装甲目标;另一种为小型“蜂群”巡飞弹,每座模块化发射箱备弹26枚,大多数都用在打击地面人员等有生目标。
第三款车载“蜂群”巡飞弹武器系统采用SR5模块化火箭炮,集成“飞龙-60A”和“飞龙-60B”两种大型“蜂群”巡飞弹,二者同时具备监视侦察、目标搜索跟踪、火力校射与毁伤评估的能力。中国电科展出的巡飞弹武器系统发射管数则达48具,具有更强的集群攻击作战能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第十四届珠海航展展出的FH-97A无人机是新一代高速隐身多用途无人机系统,采用融合体隐身布局,配备分布式光电孔径探测系统和智能蒙皮感知系统,实现了隐身条件下360度全覆盖光学与电子侦察,能够在1000千米作战半径范围内快速抵达战区,实施6小时之后全天时、全天候、全疆域战场态势感知,同时,内埋搭载智能灵巧弹药,投放后自主组网编队,形成广域攻击蜂群,从多域多向对目标实施立体精确破袭打击。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该无人机的内置弹舱可载12枚“飞鸿”-901巡飞弹,替代有人驾驶战机来执行巡飞弹远距离投放任务。“飞鸿”-901巡飞弹重9.5千克,战斗部装药3.5千克,最大作战半径15千米,由电池驱动,巡航时间长于1小时,巡航速度100千米/时,巡航高度100~150米,内置机载数据链,采用光电/红外导引头,发现和锁定目标后飞行姿态调整为俯冲方式,以288千米/时的速度攻击目标。
在反辐射巡飞弹方面,2017年在朱日和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成立90周年阅兵式上公开展示了已列装的国产JWS-01反辐射无人机。此前在阿布扎比防务展上就推出了其外贸型ASN-301反辐射无人机。根据展方介绍,国产ASN-301反辐射无人机采用三角翼气动布局,翼展2.5米,起飞重量135千克,战斗部重量30千克,由活塞发动机驱动螺旋桨推进,最大时速220千米/时,作战半径大于280千米,滞空时间4小时。ASN-301以36架无人机为一个火力单元,可采用地面车辆发射,也可采用飞机或水面舰艇平台搭载发射,发射后在作战区域上空长时间盘旋并搜索敌方雷达辐射信号,对其实施自主攻击。
继ASN-301之后,中国又继续推出ASN-305、ASN-306和ASN-307等型号反辐射无人机。其中,ASN-305为小型化反辐射无人机,翼展1.5米,起飞重量35千克,作战半径100千米,巡航时间2小时。ASN-306是一款大型化反辐射无人机,翼展3.5米,起飞重量250千克,作战半径500千米,滞空时间8小时。
ASN-307则是一款高速反辐射无人机,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速度800千米/时,作战半径300千米。
在珠海航展期间,中国军工单位还展出了“天龙”-30巡飞反辐射导弹,其射程超过280千米,巡航时间50分钟。
上述反辐射无人机/巡飞弹外形、性能虽不一样,但作战使用方式基本相同。除这些型号外,还有中国多家军工单位和无人机生产商展示了巡飞弹系统,此处不一一列举。但上述足以表明,中国不仅在巡飞弹技术领域已具有国际先进水准,而且拥有巨大产能,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大量生产、装备和投入战场。
不久前,中国航天彩虹无人机股份有限公司公众号发表《航天彩虹智能弹药家族再添“新成员”,巡飞弹研制工作进入攻关阶段》一文,文章指出,为进一步丰富无人机载弹药种类,形成多元化产品结构,该公司在传统AR系列空地导弹技术基础上,正在开展巡飞弹产品攻关工作,研制具有“长航时、超远程、高毁伤、高可靠、低成本”等优势的新型巡飞弹。
有的人觉得,该巡飞弹由CH-806侦察无人机发展得来。CH-806采用飞翼布局,长度约2米,翼展5.6米,采用活塞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80千克,可携带18千克有效载荷,最大巡航速度180千米/时,巡航高度500~2000米,最高升限5000米,最大航程1000千米,巡航时间12小时,配备北斗卫星/惯性导航系统,机头下方多光谱观测系统可识别4千米外4米x6米目标,夜间观察范围3千米,可进入超远距离空域搜寻、打击甚至摧毁敌各种重要军事目标。但也有人认为,CH-806衍生出的巡飞弹战技性能实际上与目前俄乌战场上的“见证者-136”大致相当,对航天彩虹无人机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属于成熟技术,无需为此进行技术攻关,该公司正在研发的应是一款采用涡扇喷气动力的远程高速巡飞弹。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目前的巡飞弹多采用螺旋桨推进,飞行速度低,末端动能小,对时敏目标打击效果差,难以突破软网防护,在高烈度、高技术对抗环境下生存力不足,需要发展采用喷气动力的高速巡飞弹,以满足高技术战场环境下高强度对抗作战需求。而采用喷气动力不仅意味着巡飞弹具有更快的飞行速度和更远的航程,并具备攻击敌空中目标的作战能力,而且意味着巡飞弹可以是大型化和大威力的。此前的相关报道中曾出现一款外形与巡航导弹类似、150千克级别的巡飞弹图片,因此笔者推测航天彩虹无人机股份有限公司在研的新型长航时、超远程、高毁伤巡飞弹更可能是后者。
在笔者看来,着眼未来高技术战场环境,国产新一代巡飞弹应当是多种类型全面发展,因为高速、低速巡飞弹各有其优点和用途。从中国目前已经公开的巡飞弹成熟型号看,近距离乃至200~300千米距离大规模投放或实施“蜂群”攻击已无问题。而对于超远距离作战,作者觉得应着重解决快速、大量投放和弹体隐身问题,即不应依赖巡飞弹自身续航时间去飞抵作战区域,需考虑采用远程火箭炮、有人机或无人机进行大规模远距离快速投放。而考虑到巡飞弹需要在远距离敌方控制区域上空进行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盘旋飞行,搜寻敌地面、海面乃至空中目标,所以弹体应采用低可探测性设计及材料,从而有效减小被发现概率,充分的发挥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13810171170(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