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18 22:44:48
作者: 工业冷水机
大家好,我是谷智轩。随着俄乌战事不断发酵,世界能源价格水涨船高。尤其是在欧洲,天然气的价格,已经是美国的8到10倍。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有一拨中国厂商却逆势起飞,有些甚至要加班加点,赶外国客户的大订单。这些中国厂商,甚至被认为是欧洲能源危机的“救星”。他们生产的,实际上的意思就是一种取暖器,学名叫空气源热泵。这玩意儿到底有什么特殊?又为什么有望成为新一代的取暖设备?本期《轩讲》就来聊聊,中国的空气源热泵,如何“进击”欧洲市场。
热泵的原理,可以简单理解成一个“反向的空调”,通过电力做功,吸收空气、土壤和水中蕴含的难以利用的低温热能,把它们转移到高温物体中,变成可以直接利用的高品位热能,以供热水、采暖和烘干使用。根据热源不同,热泵可以分成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和双源热泵。在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中,热泵只负责“转移热量”,本身不产生废气等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很小。不过,地源热泵在冬天制暖的时候,要吸收土地里的热量,在一些地理位置靠北的地方,容易形成冻土,而水源热泵可能会引起河流冻结。只有空气源热泵,对环境的影响最小,一直是各国政府力推的主流。全球销售的热泵,90%以上都是空气源热泵。从原理上看,空气源热泵的热量,只有四分之一来自电力,剩下的四分之三,都是从空气里吸收的,不需要燃烧化石燃料,也不产生废弃物,消耗的能源也是最少的。
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用一年的热水,如果是电热水器的线元;如果是燃气热水器,大约要花800元;如果是空气源热泵,一年只需要400元。空气源热泵符合“节能减排”的大方向,所以普遍受到欧盟各国政府的青睐,推广的力度非常大。空气源热泵虽然环保,但过去长期不被市场买账、普及的程度非常低,根本原因都出在了成本上。在某电子商务平台上搜,海尔、美的、格力三家,旗下采暖热泵的价格,基本都在两万元以上;而热水热泵的价格,也基本都在五千元上下,远高于普通的燃气和电热水器。我不妨问问各位观众,假如你家要装修,你会考虑空气源热泵吗?我觉得应该有不少人,虽然本身有一些兴趣,但看到这一个价格,就已经被“劝退”了。
其实在欧洲是相同——中国制造的热泵,要是出口到海外,还得加上关税等杂七杂八的费用,价格只会比国内更高。此外,安装空气源热泵,还要铺设地管、改造电路,考虑到欧洲高昂的人力成本,一套工序弄下来,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买一台热泵,近三成的成本,都要花在安装上了。空气源热泵的优点是环保节能,但劣势是价格昂贵。不少销售空气源热泵的厂家,都会在宣传的时候,强调它更节能,每年能节约一半以上的电费,长远来看,一定是比燃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更划算的。但是,高昂的购置和安装成本是“硬伤”,本身就已经把不少人给“拒之门外”了。通常是在像欧洲这样,居民收入相比来说较高、社会普遍关注环保问题、政府财政相对宽裕的地方,才会下大功夫推广空气源热泵。欧盟各国推广的方法各不相同,但主要是通过政府补贴,缩短空气源热泵的“回本周期”。比如说,德国为购买热泵的家庭,提供35%的费用补贴,如果消费者是用热泵来替换原有的燃油炉,政府还会额外再补贴10%;而荷兰则为购买热泵的家庭,提供2200欧元左右的补贴;西班牙为购买的家庭提供35%的费用补贴,对低收入的家庭还会额外补贴10%。
正常来说,空气源热泵的“回本周期”,在十年左右。而在各种补贴政策的加持下,只需要六到七年,节省下来的电费和燃气费就足够“回本”了。得益于欧洲各国的政策,空气源热泵的销量在欧洲迅速增加,从2015年的89万台,迅速增长到了2021年的218万台,年均增速高达16%。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空气源热泵生产国,出口额也在这一时期大面积上涨,从2015年的1.73亿美元,迅速增加到了2021年的7.93亿美元,并且增速慢慢的变快。光是2021年全年的出口额,就比上一年翻了一倍。今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欧盟各国对俄罗斯施加经济制裁,而俄罗斯又反过来以“断气”威胁欧盟,推高了能源价格。现在欧洲天然气的价格,已经比2月初翻了一倍。欧洲没有集中供暖,大约42%的家庭,冬天都是靠自己装的燃气壁挂炉取暖,于是就直接受到了冲击。在能源价格飞涨的大环境下,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更环保、也更加节能的取暖方式,优势一下子就反映出来了。正是在地理政治学的影响下,空气源热泵的“回本周期”,又进一步缩短到了两到三年。假如你是一个生活比较会精打细算的欧洲人,并且认为俄乌战争无法在短期内结束,或者认为能源价格还会一直在高位徘徊,那么现在把家里取暖设备换成空气源热泵,就是一个相当划算的选择。因为,按照欧洲现在的能源价格和补贴水平,你只要一直用到明年的冬天,就差不多可以回本了。
就算未来战争很快结束,能源价格回复到正常水平,你也已经省下一大笔钱了——早买早享受,横竖都不会吃亏。从欧盟的角度来看,加速空气源热泵的普及,也是欧盟能源独立、“去俄化”的一个重要步骤。早在2021年的10月,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就已经有了上涨的趋势,当时的原因是英美等国带头,并且拉上了立陶宛、爱沙尼亚、乌克兰等与俄罗斯交恶的国家,威胁使用经济制裁等手段,要求欧盟终止建设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作为反制,俄罗斯威胁“断气”,要求欧盟给已经竣工的北溪2号“开绿灯”,天然气价格一度上涨了600%,媒体惊呼“凛冬将至”、“最昂贵的冬天就要来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直接抨击俄罗斯“把能源当作武器”。自2018年北溪2号开建以来,来自英美的“制裁威胁”,与来自俄罗斯的“断气威胁”,就始终是悬在欧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欧盟固然希望有机会能够继续从俄罗斯进口廉价的能源,但也不想看到俄罗斯以“能源”作为武器,要挟欧盟,所以一直计划使能源结构多元化,摆脱对单一能源来源的依赖。而眼下还在继续的俄乌战争,只是加速了欧盟走向能源独立、实现能源“去俄化”的决心。而加快普及空气源热泵,就是欧盟能源“去俄化”计划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今年5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REPowerEU计划,旨在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欧洲能源的独立性。REPowerEU计划,在热泵等高效能产品上投资560亿美元,要在5年内安装超过1000万台热泵,占了整体投资的27%,推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加速取代化石燃料。具体来看,世界近六成的热泵产能,都在中国。欧盟要发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想要在能源上绕开俄罗斯,就很难在产业链上再绕开中国。欧洲本土的制造业,因为能源涨价,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大幅度上升,已经失去了竞争力,加之本身产能也有限,不足以满足欧盟能源替代的需求。前段时间,美的、海尔两家空气源热泵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都表示,上半年公司接到了大量出口订单,其中出口欧洲的订单增幅更是达到了200%以上。企业为满足暴涨的海外需求,正在积极筹备扩大热泵的产能。海关总署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总计出口空气源热泵91.3万台,比去年同比增长了35.4%,超过七成都销往了欧洲,出口总金额34.5亿元,也同比增长了68.2%。为什么中国的家电企业,可以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欧洲热泵市场里打出一片天呢?欧洲也有不弱的制造业,也可以制造热泵,为什么最终占领市场的却是中国企业呢?
其实,热泵是一个对技术壁垒要求很高的产业,空气源热泵在技术原理上,和空调有许多共通之处,部分压缩机、零部件能轻松实现通用。中国企业占据了世界近80%的空调产能,本身就在空调领域,有欧美日家电企业没办法比拟的技术积累。但光在空调方面做得好,还是不够的,因为一台空气源热泵除了供暖,可能同时还要满足制冷、烘干、热水等多方面的需求,对技术的集成度要求非常高。欧洲家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比较久,市场分工更细化,企业往往是走“小而精”的路线,以中小企业居多,他们常常是在某一个细分的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像是某一科成绩特别不错的“课代表”。
而中国则由于起步比较晚,加之早期家电市场空白非常大,所以更要求家电厂商“什么都得造”、“什么都能造”,于是就培养了一批像海尔、美的、格力这样“大而全”的家电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空调、压缩机、制冷器、热水器、烘干机等一系列领域中,都有相应的产业布局,并且能通过规模化生产,构建出成本优势,很有丰富的技术储备,更像是一个各学科都均衡发展的“全能生”,虽然不一定拔尖,但每个方面都不会拖后腿。这种“后发优势”,是经常被人们忽略的,空气源热泵刚好就是横跨多个领域的“集大成者”,对制冷、热水、供暖、烘干等方面都有不低的要求,比起在某一个领域干得好的“课代表”,这种活更适合什么都会的“全能生”来干。而这正是这次欧洲能源危机中,中国企业成为“救星”的根本所在。
峨眉山被“虐待”的骡子被解救,由人接替骡子的工作,有什么更好的处理方法吗?
13810171170(同微信)